2021 年,在 COVID-19 疫情影響的帶動下,各行業都正加速用數碼轉型的方式進行創新和產業升級。在金融服務業,金融科技(FinTech)則成為創新的代名詞,不只傳統大型金融公司開始提供更方便的線上服務,許多新創公司也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虛擬銀行、電子支付等數字交易方式。放眼全球,亞太地區是金融科技最蓬勃發展的地區之一。2021 年全球 10 大金融科技城市中,有 7 個是亞太地區的城市;2021 年上半年,亞太地區金融科技的投資總額達到 75 億美元,與 2020 年同期相比,成長了將近 60%。
擁有豐富的資本和人才,加上各國政府的政策推動,以及廣大的科技用戶,專家預期亞太地區金融科技市場將會在2022年進一步成長,為新創公司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契機。以下將介紹當前亞太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2022 年的發展方向,並給予新創公司如何在金融科技市場掌握先機的幾個建議,提供給有意往金融科技發展的企業參考。
當前亞太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金融科技雖由美國帶頭推動,但近年來新加坡、中國、澳洲、韓國、日本等亞太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在推廣金融科技上不遺餘力,除了採用西方企業發明的新技術之外,也因應當地市場推出了不少創新的金融服務,讓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市場在短期間就達到快速成長。依目前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發展情況來看,大概可以統整出以下四個發展趨勢:
1. 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成為技術發展先驅
新加坡、香港、上海等亞太地區的城市由於資本來源豐富、人才和基礎設施健全,一向是新創公司落地發展的良好地點。如此良好的新創環境,再加上這些城市長久以來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使得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有了蓬勃發展的空間,不只為本地市場提供創新服務,也向外發展成為市值可觀的跨國公司。例如,主要在印尼提供「先買後付」服務的新加坡新創公司 FinAccel,2021 年在美國併購市場上的市值已經達到 25 億美元。在這些成功先例的帶動下,未來幾年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預估將會持續增加,帶動整個市場的技術發展。
2.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愈加普及
2021 年,亞太地區國家政府討論「開放銀行」的聲音越來越多。開放銀行的概念是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讓銀行將客戶的帳號和交易資料與其他銀行或非銀行的第三方機構分享。如此一來,不只能提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效率,也能讓金融公司設計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英國和歐盟從 2015 年起就已經開始推動開放銀行,並得到顯著的成效。新加坡則在 2020 年落實開放銀行政策,是亞太地區的先驅,香港也在 2021 年隨後跟進。在未來幾年,推行開放銀行的亞太國家將會越來越多。
3. 虛擬銀行數量持續增加
完全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的虛擬銀行,由於開戶手續方便,又提供不少存款和轉帳優惠,受到不少年輕族群的歡迎。在新加坡、香港等地政府核准虛擬銀行落地之後,虛擬銀行的數量更是不斷增加。在疫情之前,亞太地區的許多民眾對於全線上的金融服務仍有些疑慮,但在疫情推動數字化之後,大眾對於數字服務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大型銀行真正落實數字轉型之前,小型虛擬銀行仍有許多擴張市場的空間。
4. 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採用
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引進的區塊鏈技術,在許多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雖然加密貨幣暫時未得到大多數國家政府的批准,真正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範圍有限,但除了加密貨幣之外,區塊鏈不可篡改紀錄、匿名的特性在金融市場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像是自動加密認證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數字貨幣、數字票據系統、徵信管理等等。目前許多區塊鏈的相關金融科技都仍在開發當中,是許多新創公司的必爭之地。
2022 年亞太地區金融科技展望
在上述趨勢的帶動下,專家預期,2022 年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將可能會有以下三個發展方向:
1. 傳統金融機構與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增加
隨著開放銀行的普及,傳統大型銀行與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預計將逐漸從競爭關係,轉變為競爭與合作並行的發展模式。由於規模較大,傳統銀行在數字轉型和創新上往往不如新創公司靈活,而新創公司恰好能藉由傳統銀行的廣大客戶群,快速地拓展市場,形成兩者合作的良好基礎。此外,亞太地區各地政府也推出不少促進新創金融科技公司對企業銷售的政策。例如,香港投資推廣署在 2021 年便推出全球 Fast Track 項目,加快金融科技企業將金融產品銷售給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的速度。
2. 與其他數碼領域結合發展
金融科技為市場帶來的不只是新技術,還有新的消費模式和交易方式,這些新興概念與其他數碼領域結合之後,很容易就創造出爆發式的商機。例如,COVID-19 擴散之後,不少新創公司在亞太地區推出「先買後付」的服務,讓消費者不需要銀行信用卡,也可以用有限的預算購買高額商品。這些服務與電商平台結合之後,短時間內迅速成長,成為2021年金融科技的發展亮點之一。
3. 小資本的商業創新模式盛行
金融科技發展的一大優勢在於,不需要龐大的資本額,也可以推出極具創新力的產品,並迅速拓展市場。許多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一開始都從一個概念開始發展,在打造出軟體技術之後,再與硬體資產龐大的大型機構或平台合作,進一步推廣產品。如此的營運模式,讓新創金融科技公司得以在人力、硬體設備有限的彈性下,仍然能開發出商機無限的產品。
新創公司進入金融科技市場的三個建議
亞太地區金融科技市場在篷勃發展之餘,仍有不少領域處於藍海階段,讓不少新創公司躍躍欲試。在真正踏入金融科技市場之前,不妨留意以下三個建議:
1. 建立明確的目標受眾客群
金融科技既然提供的是服務,鎖定客戶群體,了解該群體的真正需求便非常重要。例如前文提到的「先買後付」服務,正是抓準了 Z 世代族群追求方便、快速的消費心理,很快地就能搶進各國市場。此外,在數字化時代,金融科技服務提供的對象往往跨越國界,新創公司在發想產品時,建議可將眼光放遠,思考產品在不同國家的共通性。
2. 建立策略聯盟
如前所述,與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合作,是不少新創公司成功的捷徑。新創公司儘管有再好的創新產品,如果缺乏接觸消費者的機會,便很難在短時間內拓展市場。大型金融機構擁有的不只是客群,還有當下最珍貴的數據,不只能為新創公司打開市場,也能透過數據改善新創公司的產品品質。因此,除了直接產品銷售以外,與大型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產品,也是新創金融科技公司穩定發展的一個方式。
3. 靈活調節成本
在公司發展初期,保有足夠的資本額是新創公司是否得以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在資本有限的情況下,建議新創公司在硬體設施上盡可能地降低開支。例如,使用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十分盛行的靈活辦公室,不只能大量節省租金,還能同時增加企業發展的韌性。不少靈活辦公室更提供企業級的 IT 基礎設施、24小時保安,以及高彈性的空間配置等服務式辦公室服務,讓新創公司擁有極佳的發展基礎。
目前,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市場已經逐漸發展出政府、金融業和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三方共同合作的趨勢。展望2022年,這三方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只會越來越緊密。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傳統金融機構需要新創公司的協助以維持市場份額,新創公司則能借助大型金融企業推廣創新的產品。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市場目前以新加坡、中國領跑,但澳洲、越南等地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能在新的一年持續推動市場的快速增長。